梧州零距离网-梧州日报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庞广蛟
风吹千重浪,又是丰收时。
岑溪市广袤的乡村大地在丰收季焕发出蓬勃生机,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田间,成熟的水果散发着诱人香气,仿佛在诉说着成长的甜蜜;大棚里,嫩绿的蔬菜青翠欲滴,生机勃勃;畜禽养殖场中,牲畜家禽茁壮成长,陆续出栏。
近年来,岑溪市将推进现代设施农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关键举措,大力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,通过强化科技支撑、政策扶持、项目带动,不断拓宽设施农业的应用边界,推动设施农业从蔬菜种植向畜牧、水产、林果等多个产业全面扩展。
科技赋能 丰收满仓
日前,清晨五时,岑溪市马路镇福塘村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薄雾之中,马路福利家庭农场的菜农熟练地掀开蔬菜大棚的保温帘,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。走进大棚,翠绿的生菜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,一垄垄整齐排列的上海青叶片舒展。这片占地192亩的蔬菜大棚群,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,每日为周边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蔬菜。
“你看这茬菜心,昨天下午才摘了一批,今天又能挑拣出五十多公斤。”农场负责人一边说着,一边弯腰拨开菜叶,指尖轻轻触碰叶片,感受着其鲜嫩的质感,“大棚里温度、湿度都能精准控制,菜长得特别匀实。”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,连片的钢架大棚在田垄间延伸,棚内滴灌管道纵横交错,自动化卷帘系统正在缓缓运作。该负责人介绍,“这片大棚采用‘统一育苗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’的模式,仅辣椒、西红柿、南瓜、菜心等品种,年产量就在50万公斤以上。我们和周边3个县(市)的商超、农贸市场签了直供协议,批发商来了直接打包青菜装车,最短2个小时就能让菜摆上货架。”
蔬菜大棚的更新换代,是岑溪市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生动写照。设施农业的发展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、解决农民就业、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今年以来,该市以岑溪市威隆蔬果科技有限公司、岑溪市水汶镇颁禄果蔬专业合作社、岑溪市马路福利家庭农场为代表,在园区内广泛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——
育苗移栽、高垄覆膜栽培、温湿度控制、遮阴网等技术确保了蔬菜生长环境的优化;防虫网、黄板诱杀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;
配方施肥、生物肥料等施肥技术提高了蔬菜的品质;滴灌、膜下灌溉等节水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。
岑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市设施蔬菜的主要品种为引进种植的黄瓜、西红柿、茄子、辣椒、豆角和家常叶菜等优良品种,产出果蔬以反季节生产为主,并达到了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,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经济效益,促进了农民增收,截至目前,岑溪市共建成设施蔬菜基地48个,建成蔬菜大棚2165座。
智能管理 绿色发展
日前,记者走进岑溪市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三堡母猪养殖场,宽敞明亮的栏舍内,每头猪都如同住进了“标准间”,舒适惬意。栏舍四周,各类先进的传感器设备有序分布,时刻监测着栏舍的通风、温度、湿度等关键指标。自动投料系统精准运作,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,定时定量投放饲料。智能饮水装置随时为猪提供清洁的饮用水,整个养殖场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。“现在,出栏生猪每头纯利润比传统人工养殖高30%。”岑溪市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。
岑溪市作为传统生猪养殖大县,一直致力于推动生猪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。近年来,该市在现代化生猪养殖产业项目建设上严格遵循现代生态养殖标准。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,将猪粪转化为优质有机肥,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天然养分;对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,达标后用于果树灌溉和发展养殖业,实现了粪污的综合循环利用,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。目前,岑溪市已逐步形成了以糯垌、归义、南渡、岑城、水汶、三堡、马路等乡镇为主要区域的优质商品猪产业基地。
“我们通过‘党建+龙头公司+村集体+产业基地’的模式,强力推进畜牧产业绿色生态有机标准化生产。”岑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上半年,岑溪市生猪出栏35.31万头,家禽出栏1339.67万羽,肉牛出栏2180头,肉羊出栏3212头,肉类总产量达到5.53万吨,畜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