梧州零距离网-梧州日报讯(记者 吴艳虹 通讯员 李周明)近年来,龙圩区通过招商引资打造微生态陆基循环种养产业园,将闲置荒地“点石成金”。该区大力推广陆基圆形池养殖模式,依托“陆基圆池+微生物”技术,破解了传统水产养殖对自然水域的依赖及尾水处理难题,推动渔业转型升级。
龙圩区大坡镇白鹤村陆基养鱼基地今年成鱼产量预计20万公斤,目前首批出售了5000公斤,产值超20万元。基地负责人马瑜说:“首批成鱼顺利上市,主要销往梧州本地,以及云南、贵州,销售情况好,我们发展渔业的信心更足了。”
8月14日,走进位于龙圩区龙圩镇的陆基养鱼基地,只见工作人员忙着投喂,鱼儿在水中扑腾抢食。据介绍,该基地2021年投入使用,今年已经出鱼3批次。“我们这3批次出售的主要是彩虹鲷每公斤17元,赤眼鲮鱼每公斤26元,出售量大约有2.5万公斤,主要销往广东。”该基地负责人李丽婷说,目前,基地加紧开展日常投喂、水质检测、定期换水、预防疾病等管理工作。
近年来,龙圩区大力推广陆基圆形池养殖模式,以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带动农户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龙圩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陆基圆形池养殖模式的生长环境得以精准控制,既保障高产稳定,又提升产品品质与市场适应性,让群众四季能尝鲜,这一养殖模式凭借环保高效、资源集约、产销稳定的优势,成为渔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